当前位置:首页 > 绿巨人视频 > 正文内容

年引游客950万收入12亿,陕西礼泉这个62户小村庄凭啥这么火?

9月2日,暑期旺季刚过,淅淅沥沥的雨点洒落,青石板路泛着微光,油坊、醋坊、辣子坊次第打开店门,新磨的芝麻香与蒸腾的醪糟气息交织弥漫。礼泉县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的一天,就在这氤氲着乡土气息与现代旅游活力交融的氛围中开始了。

袁家村大景。

2024年,这个关中平原上的小村庄接待游客9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15万元。谁能想到,这个如今稳居陕西旅游景区榜首的“关中民俗第一村”,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旅、以文兴旅、以旅强农的融合发展之路。

从造田治穷、工业致富到旅游强村

“我们一直围绕村子和村民在做事。”袁家村村委会副主任王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村子的发展历程,“历经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在三代村民的接力奋进、两任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袁家村才发展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产业先行,共同富裕。”王琪说。

袁家村的蜕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三次关键转型。

“我们的发展是‘三级跳’。”王琪介绍,“第一跳是造田治穷。上世纪70年代,老书记郭裕禄带领村民平整土地、兴修水利,解决温饱问题;第二跳是工业致富。80年代办起白灰厂、水泥厂等村办企业,成为陕西首个‘万元户村’;第三跳是旅游强村。”

转变始于2007年。时任袁家村村党支部书记的郭占武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发展乡村旅游。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王琪说,“我们既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文物古迹,凭什么吸引游客?”

但袁家村人硬是闯出了一条路。他们从200米长的民俗街起步,把农村的劣势转换成优势,把关中的老建筑、老物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打造成旅游载体,将关中人的生活演变成旅游体验,让城市人来农村寻找乡愁,寻找家的味道,成为西安、咸阳小有名气的“度假村”。

袁家村。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客流量越来越多,2010年袁家村开始升级做乡村度假,打造民宿和精品客栈,逐步拓展出酒吧街、书院街、民族风情街等旅游新业态,将原先的一日游变成两日游甚至多日游。

2015年,袁家村开始从量变向质变提升,从度假游转向主题游和深度游,通过提升业态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开办“农民学校”和“袁家村夜校”,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我们每年组织村民外出学习。”王琪说,“最让我们高兴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整体农民素质的提高,这比挣钱更有意义!”

从“一店一品”到“前店后厂”

乡村旅游遍地开花,为何唯独袁家村能持续吸引游客?答案是对食品质量的极致追求。

走在袁家村,最吸引人的是“一店一品”模式。酸奶店只卖酸奶,豆腐店只卖豆腐,辣子店只卖辣子,每个店铺只卖一种产品,绝不重复。

“我们袁家村有个铁规矩,”醪糟合作社的社长袁雷说,“一个店只能做一个品类,不能看别人家什么卖得好就跟风。这样才能把产品做精做透,也让每家店都有生存的空间。”在他的身后,“袁家村醪糟”五个大字格外醒目,墙上挂着合作社的营业执照和股权结构图,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村庄与众不同的发展故事。

2010年,袁家村开启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将8家作坊改制成第一批股份制合作社,党员带头,全村入股。这场变革让村民变股东,让手艺变股份,让村庄变共同体。当年效益最好的合作社收益率达130%,效益一般的也达到50%,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们看到了共同富裕的希望。

王琪介绍,“我们通过合作社机制,把原住民、新村民和各经营主体有机整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享格局。”

走在袁家村的街上,你会发现一个温暖的现象:游客即使不在某家店消费,也可以自由使用洗手间、接取热水、休息小坐。甚至可以把在一家店购买的食物带到其他店门口享用。这就是袁家村特有的待客之道,也是利益共同体最生动的体现。

在这里,每个经营者都深知:任何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影响的都不仅是单个商户,而是整个袁家村的品牌形象。这种共识,让“顾客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

袁雷就是这一机制的受益者。2011年,看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他毅然辞去西安的工作回家帮忙。“醪糟合作社2012年成立时,因为供不应求需要扩大生产,我当即入了股。”一年后,被推选为社长的他通过建立恒温发酵室、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等措施,使醪糟年产量从10万斤增加到100万斤,实现了四季稳定生产。

游客排队购买麻花。

“前店后厂”是袁家村的另一大特色,麻花、酸奶、粉条、豆腐等10余个作坊全部可视化生产。在油坊合作社,工人们正在手工灌装菜籽油。“游客能看到我们怎么精炼、压榨、过滤、沉淀,吃得放心最重要。”油坊的工作人员韩晓鸽笑着说,“现在我们一个月能卖200万元左右呢。”

为保证质量,袁家村还实行“四统一管理”:统一采购、定价、结算和质检。村里成立原料采购组、质量监督组,对面粉、油、醋等主要原料进行统一采购,从源头保证品质。

“今天你在袁家村吃了一碗面条,我们能保证这碗面里的面粉、菜籽油、辣椒、醋等主要原材料,都来自袁家村。”王琪说,这就是袁家村的底气。

香喷喷的辣椒。

关中民俗活态传承 传统与现代交融

袁家村的成功,离不开对关中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活化利用。这里不是简单的古建筑“复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复活。传统茶馆、秦腔表演、皮影戏等民俗活动不仅得以恢复,更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在袁家村康庄街,手工皮具艺人王庭坤坐在店铺里,看着川流不息的游客,他脸上洋溢着笑容。谁能想到,几年前他还因经营困难险些离开这个被他称为“世外桃源”的地方。

“2016年4月1日,我第一次来到袁家村,瞬间就被这里吸引了。”王庭坤回忆,“古朴的仿古建筑、老物件的装饰、小吃街仿古的店铺幌子,让我仿佛发现了新大陆。”近年来,袁家村吸引了一批像王庭坤这样的返乡青年和新村民,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活力。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王庭坤的店铺开业前半年生意不错,但一年后由于街道格局变化,客流减少,生意一落千丈。就在他准备放弃时,书院街管理层邓惟愚和胡颜军了解情况后,给予了全力支持,第二年直接免去了租金。村里还帮助他调整店铺位置,改善经营状况。

“村干部时常关心我的经营状况,并提出拓展客源的建议。”王庭坤说,“这种支持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现在进门有自己爱的人,出门有自己爱的事业,终于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如今,王庭坤定居在袁家村为新村民盖的小区里。“租金便宜,通双气,上下班只需3分钟。”王庭坤说。

村委会为提高村民收入,想尽各种办法。2022年,他们在游客接待中心广场组织“后备箱集市”,将原本下班后黑乎乎的广场装扮得张灯结彩。夜市吸引了各种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既丰富了游客的夜生活,又实实在在提高了村民收入。这一创新举措成为袁家村夜经济的一大亮点。

如今,“袁家村”的金字招牌备受市场青睐。回顾袁家村的发展,其核心正在于真正实现了“农文旅”的深度融合:以农业为本底,以文化为引擎,以旅游为通道,让村庄不止于观光,更成为可感、可品、可忆、可生活的乡村共同体。在这里,乡土中国与现代流量相辅相成,传统手艺与青年创业并肩同行,袁家村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充满温度的共同富裕之路。

原标题:《咸阳袁家村如何用“乡土味”烹出“文旅大餐”?》

相关文章

从大树开始的进化txt下载,进化之旅的奥秘探索

从大树开始的进化txt下载,进化之旅的奥秘探索

你有没有听说过那本叫做《从大树开始的进化》的书?最近,我在网上闲逛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的txt下载链接,简直兴奋得我手舞足蹈!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激动吗?因为它不仅带给我了一场知识的盛宴,还让我对...

五仙门最新章节笔趣阁提供,神秘仙门再掀风云,五仙齐聚共战妖魔

五仙门最新章节笔趣阁提供,神秘仙门再掀风云,五仙齐聚共战妖魔

你有没有听说最近五仙门的新章节在笔趣阁上发布了?这可是书迷们的大事啊!想象那激动人心的剧情,紧张刺激的打斗,还有那些让人心跳加速的转折,简直让人无法抗拒。下面就让我带你一探究竟,看看这个最新章节到底有...

国内金饰价格继续走高,克价接近1080元

国内金饰价格继续走高,克价接近1080元

9月11日,国内多家品牌金饰价格上涨,接近1080元/克。其中,周生生足金饰品价格报1079元/克,较前一日上涨6元/克;周大福、老凤祥、六福珠宝等足金饰品价格升至1078元/克。 万得数据显示...

“精工造艺”迪桑特90周年品牌展,Forever 21焕新启航|是日美好事物

“精工造艺”迪桑特90周年品牌展,Forever 21焕新启航|是日美好事物

界面新闻记者 | 周芳颖界面新闻编辑 | 楼婍沁 “精工造艺”迪桑特90周年品牌展 在成立九十周年之际,迪桑特于上海开启“精工造艺”主题品牌展。展览以沉浸式空间和互动装置回溯品牌自1935...

10地启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10地启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记者 王珍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9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

人民币汇率是否会升破7?重点关注三个指标

人民币汇率是否会升破7?重点关注三个指标

近期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逼近7.1,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能否破“7”的讨论逐渐增多。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能否升破7,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中美利差、持汇者的结汇意愿、人民币中间价等。综合来看,短期内破...